參考消息網7月1日報道 厄瓜多爾《宇宙報》網站6月29日發表題為《中國共產黨:百年史詩》的文章,作者系西班牙IE大學中國中心主任費利克斯·巴爾迪維索,文章分析了中共如此堅韌,尤其是在中國社會、經濟和政治取得空前進步的原因,全文摘編如下:
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日到今天的100年里,該黨走過的道路并不平坦。
中國近現代歷史的所有風風雨雨,都與中共的命運息息相關。有一首流傳很廣的歌曲名字就叫《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》。
1949年后,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中國的重建上,所以有了“新中國”的說法。形容詞“新”意味著與過去的屈辱歷史一刀兩斷?!靶轮袊苯K結了*次鴉片戰爭以來西方入侵中國的100年,這100年被稱為飽受外國勢力欺凌的“屈辱世紀”。
現在,可以說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煥然一新的中國,它已完成了自我重塑。自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,中共進行了一系列調整,這有助于建立一種政治架構,使我們現在津津樂道的所有結構性變革和經濟改革成為可能。鄧小平歷史性地開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路。
在該黨的堅強領導下,中國引入了市場經濟體制,以促進經濟增長和吸引外國投資。當時的中國*意識到,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遠低于發達國家,因此他們將精力集中于創造更多物質財富,然后研究了財富的重新分配。這是更加平等的社會主義的一個階段,將為實現共產主義這個*終目標鋪平道路。
但是,是什么讓中共如此堅韌,尤其是在中國社會、經濟和政治取得空前進步的這段時期?分析一下某些文化因素,可能會有助于理解這種現象。
對“和諧”的崇尚似乎在默默發揮著作用。
“和諧”通過協調不同的當事人和利益攸關方來發揮作用。這就是中國不斷嘗試將市場利益與公共利益結合起來的方式,這種結合轉化成力量的集中,從而加快了發展進步的步伐。這種公共和個人利益的結合反過來又與影響深遠的目標相協調,使國家朝著一個方向前進。
另外,值得一提的還有中國人的務實心態。這在政治上轉化為這樣一個事實:中共實行的政策使其不斷測試和檢驗自己的目標和方法。
不僅是經濟成就,上述所有這些因素都有助于增強中共的生命力。沒有人能取得比中國的經濟增長更炫目的成就。
中共現階段的重要任務是將中國文化轉化為自身軟實力,以使其日益增長的國際影響力更具吸引力。
本文轉載自中國新聞網,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,不代表本站觀點,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,如有對您造成影響,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!